|

羽绒服装钻绒机理及织物防钻绒性能测试方法

2015/07/17

分享到: 

自羽毛、羽绒的保暖性被人们认识并应用以来,羽绒服就一直以其轻柔、保暖和舒适的特点,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羽绒服日趋时尚化,设计上一改传统的臃肿、呆板的形象,而是越来越轻薄和时装化,不仅是冬天的御寒服装,更是冬季时装的第一主角。
如今,一个人拥有几件羽绒服的现象已越来越普遍,羽绒服给冬天带来温暖与舒适的同时,也给一部分消费者带来了烦恼,钻绒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钻绒是指羽绒服中的羽毛、羽绒钻出其面料、里料。钻绒如果是向内钻,羽毛、绒会粘在毛衣上,甚至钻进内衣,让人感觉浑身搔庠,令人心情不畅,如果向外钻,则会影响整件衣服的美观。羽绒在空气中飘荡,还会使敏感人群感觉不适,甚至引起呼吸道疾病。对服装企业来讲,解决钻绒问题也是羽绒服是否能够踏入高端服装的要素之一。

一、羽毛、羽绒的结构特征及羽绒服的钻绒机理
研究羽绒服的钻绒问题首先要从羽毛、绒的结构特征说起。羽毛是指覆盖在鸭、鹅体表的质轻而韧具有弹性和防水性,由表皮角质化所生长成的一种物质。羽毛按其结构可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正羽覆盖在禽类体表绝大部分,有完整的结构,是由羽轴、羽枝和羽丝等部分组成的。它的中间从上而下有一根轴型硬梗,称为羽轴,(羽轴上部称为羽干,下部称为羽根),羽干两侧生有细密的羽枝,羽枝两侧又生有二阶小羽枝,而每根羽枝又可看作一根小“羽毛”,两侧密生精细的三阶小羽枝。如此反复,就形成了完整的羽片,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毛片(如图 1)。在显微镜下,羽小枝呈现更细微的羽小钩,整片羽毛由这些小钩编织联结而成(如图 2)。
绒羽分布在禽类的全身,被正羽覆盖,形成保温层,是最具价值的部分,按其形态可分为朵绒、未成熟绒和类似绒等,其核心部分是朵绒。朵绒的形状恰似一“绒球”,“绒球”中心有一极小的核,称为绒核,从绒核中放射出许多细微而纤长的毛丝,称为绒丝,每个绒丝上又生有毛茸茸的绒小枝,形成朵状的绒子(如图 3),但对于发育较完全或朵形较大的绒,主绒枝上还会生有次绒枝。未成熟绒观其名就知道是没有生长成熟的绒子,它的绒丝较短,有小柄,呈伞状(如图 4)。类似绒是毛型带茎,茎细并且软,羽枝细密,梢端呈丝状且零乱(如图 5)。
在显微镜下,鹅、鸭绒的羽枝、羽丝和绒丝会呈现出一幅巨大的树状画面,该树以羽枝、羽丝和绒丝为“树干”,以羽小枝和绒小枝为“树枝”,在羽小枝和绒小枝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 Y 形或三角形的节点,Y 形的称为隆节,三角形的称为菱节。下一阶羽、绒丝从节点处某一方向或几个方向延伸。
纤羽比绒羽细小,形如毛发,只有一羽杆,从其顶端生出少而短的羽枝,纤羽分布在禽类的身体各个部位,它的功能是感受触觉,它的价值不高(如图 7)。
羽绒纤维是蛋白质纤维,但与其它蛋白质纤维不同,从其内在组织结构来看,基本组成单元为微管索细胞,大分子在形成微管索细胞时呈卷曲状,因而羽绒纤维内部形成了大量的空洞且羽绒纤维的截面是中空结构,具有包含静止空气的能力。羽绒的绒毛带电,其静电电容极小,只要少量电荷,绒毛间就相互排斥,彼此分离。而在羽绒服里,作为填充物的羽绒,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纤维在努力使彼此间保持最大的距离,这样,就产生了蓬松性,它使靠近面料的羽绒向外挤压,从而产生一个外推的力使羽绒贴近面料。当服装受到外力的摩擦或者挤压时,羽绒服内部充盈的静止空气会从织物的缝隙或者两块面料连接部位的缝纫针眼处钻出,此时贴近面料的羽绒也会随空气钻出缝隙。由此可见,钻绒与以下三方面有关:羽绒的含绒量,织物的密度与线密度还有缝纫线穿过面料时留下的缝隙大小。

二、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防钻绒性能是指织物阻止羽毛羽绒从其表面钻出的
性能,采用在规定条件作用下的钻绒根数表示。在我国,测
试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的方法有两种:摩擦法和转箱法。
2.1 摩擦法
采用的是国标 GB/T 12705.1—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 1 部分:摩擦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试样制成具有一定尺寸的试样袋,内装一定质量的羽毛羽绒填充物,将试样安装在仪器上,经过挤压、揉搓和摩擦等作用,通过计数从试样袋内部钻出的羽毛羽绒根数来评价织物的防钻绒性能(如图 8)。
2.2 转箱法
采用 GB/T 12705.2—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
验方法第 2 部分:转箱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试样制成具有一定尺寸的试样袋,内装一定质量的羽绒羽毛填充料,将其放在装有硬质橡胶球的试验仪器回转箱内,通过回转箱的定速转动,将橡胶球带至一定高度,冲击箱内的试样,达到模拟羽绒制品在服用中所受的各种挤压、揉搓、碰撞等作用,通过计数从试样袋内部所钻出的羽绒和羽毛的根数来评价织物的防钻绒性能(如图 9)。
2009 年以前的国家标准中,只对钻绒性能检测方法的描述,在其功能性指标上却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2009 版的现行标准,不仅增加了摩擦法,而且有了对钻绒性能的评价。而刚刚出台的国标 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也新增了规范性附录《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摩擦试验法》,规定羽绒服装钻绒性能使用的检验方法,并根据产品等级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如表 1)。
这样,专业检测机构对企业出具的防钻绒产品性能鉴定报告就具有了法律效用,对我国羽绒服装及其他羽绒制品的质量控制都有重要的意义。

3 羽绒服装钻绒性能检验存在的问题
由于原理的不同,这几种方法检测的结果也没有可比性。同时,在检测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3.1 封闭测试使得羽绒没能充分蓬松
在两种方法中,为了防止试验时羽绒的飞掉,影响数据准确性,使用了塑料袋包裹试样袋或者在一个密闭的回转箱的空间里,这样在操作时,缺少空气的流通,使羽绒不能迅速回复蓬松状态,影响试验效果。是否能做些改进,既使空气流通,又不会造成计数不准。
3.2 摩擦法和转箱法对钻出表面的长度不统一
在钻绒根数的统计时,摩擦法标准中的表述更为详细。它指出钻出试样袋表面的羽毛、羽绒、绒丝要大于2mm 才算,而转箱法只是要计数钻出表面的根数,并没有具体的长度要求。也希望能有所统一。
3.3 取样方法的不同
在羽绒服装标准的钻绒试验方法中,有方法 A 和 B两种,方法 A:沿着羽绒服装内胆绗缝的方向取试样;方法 B:根据客户提供的织物和羽绒制作试样。因为现在的羽绒服装款式多种多样,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格子有大有小,所以,要按照方法 A 取试样的话,能够符合这种条件的羽绒服不多,这也是方法 A 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建议一般采用方法 B。

四、防钻绒采取的措施
4.1 含绒量
按照 GB/T 12705.1-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 1 部分:摩擦法》标准的要求,在调温调湿后,我们用几种不同织物密度的防钻绒布做成试样袋,分别填充足够量的 50%、70%和 90%含绒量的鸭绒和鹅绒。使用防钻绒测试仪(摩擦法)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填充不同含绒量后的钻绒情况不同。含绒量高的羽绒试样袋钻出的羽毛、羽绒、绒丝要比含绒量低的羽绒试样袋钻出的少,同样含绒量的羽绒,绒子含量高的也比低的钻出的少。而鸭绒比鹅绒钻出的多。由此得出,含绒量及绒子含量越好,它钻出的羽绒也越少,并且鹅绒优于鸭绒。
4.2 面料
一般认为,防绒性差是因为织物密度不够,当紧密指数小的时候,织物组织结构稀松,羽绒较易钻出;当紧密指数太大时,织物虽然结构较为紧密,但是,由于单位面积的孔穴数增加,使钻绒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经纬密的增加,加大了孔穴的陡高和深度,使面料平整度和光洁度降低,这样,又使羽绒在面料表面移动的自由度减小,容易使羽绒端点嵌入孔穴,因此,一般会选用布面光洁,手感柔软,250T 以上的高密度防绒布、尼龙绸,尼龙纱丁缎以及防绒棉、TC 布等,并经过涂层处理,这样防钻绒效果更佳。加工时,通常采用四层加工做法,有面料、里料和胆料组成。这样,经过层层防御,绒丝、羽丝就不易钻出了。通过面料生产商的不断科技革新,研发出轻薄且防钻绒性能极佳的亮面羽绒服面料,在加工制作中只需要二层制作,减轻了服装的重量,简化加工工序,从而降低了羽绒服的制作费用,也成为近年来羽绒服的一大卖点。
4.3 缝纫连接处的针眼钻绒
通过用细针粗线并且缝纫线用硅油浸泡之后再进行缝纫,或使用具有优良的适度弹性和膨胀性的羽绒服专用缝纫线把针眼的孔径减少到最低来解决钻绒问题。现在又有一种新的加工工艺,无缝贴合,它取消了传统的车缝式加工工艺,在将面料分为若干方格时采用先进的无缝热贴工艺,使面料上没有了车缝线,这样,就减少了羽绒钻绒的机会。

五、结 语
羽绒服的钻绒问题,一直困扰着生产企业及消费者。织物密度、羽绒质量和缝制质量都会影响到它。当然,羽绒服生产厂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定位,在保证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前提下,确定使用合适的原材料。以上所述,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钻绒的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将来,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必将会解决羽绒服的钻绒问题,使消费者真正穿上干净、卫生、舒适、高质量的羽绒服。

更多关于   织物防钻绒测试仪:http://www.standard-groups.com/TextileGarment/5.html

羽绒服装钻绒机理及织物防钻绒性能测试方法


上一篇:织物硬挺度多方向测试方法
下一篇:皮革的几种常用物理性能及测试方法


友情链接:
标准商城 | 百检网 |
在线客服